《人民公安报》扎实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
编者按 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贵阳禁毒经验现场会8月1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上,上海、浙江、贵州、宁夏和贵州贵阳、江苏无锡、湖北荆门东宝区、广东联众社工等禁毒部门和单位,介绍了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的经验做法。本期禁毒版编发部分单位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贵州着力推进禁吸戒毒工作见实效
完善工作体系 夯实基层基础
●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
●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均制订出台了《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作为评定重点整治地区的标准之一
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全面落实禁毒综合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全面加强各项禁毒工作,探索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禁毒新路。
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制度
——强化组织与经费保障。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12个省禁毒委重点整治地区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第一主任的禁毒委员会。
——强化机构队伍建设。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均按照比例配齐禁毒社工。
——强化健全工作制度。近年来,省禁毒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强化督导考核问责。目前,省市县三级均制订出台了《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作为评定重点整治地区的标准之一,对排名全省后3位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治。
拓展数据平台精准查处管控
贵州省公安机关禁毒部门与网安部门密切协作,联合制订贵州省公安机关禁毒部门与网安部门案件合作机制实施细则,形成了网上网下齐抓共管的格局。
在吸毒人员日常排查管控中,禁毒部门与网安部门准确、及时交换信息,依法实施管控;充分应用信息化作战平台,加大涉毒信息的采集录入力度,最大限度排查各类吸毒人员。
破解收戒难题补齐资源短板
——建立回归体验中心。贵州省探索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建立“回归体验中心”,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六位一体”,主要接收强制隔离戒毒满1年、现实表现良好、经诊断评估合格、本人自愿提出体验申请的强戒人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戒毒人员的有效管理。
——建立“关爱医院”。为有效破解患艾滋病等严重传染性疾病涉毒特殊人群的收治难题,贵州省由卫计部门牵头,依托医院或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开辟专区,疾控部门参与防治,公安部门参与管理,建立涉毒特殊人群收治管理中心,有效破解了制约禁毒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难题。
——建立无缝对接工作机制。2012年,贵州省禁毒办牵头制订《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强制戒毒所定期向省禁毒办推送预出所人员名单。省禁毒办将名单传发各地,由当地禁毒部门组织人员到戒毒所将本辖区强戒出所人员接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驿站式”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建档立卡、落实帮教措施、开展后续管控工作。
提升能力水平务求工作实效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省禁毒办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师资库,编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培训手册》等专业资料,成立禁毒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多层次培训,提升了广大禁毒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优化整合禁毒资源。盘县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政府购买禁毒工作服务的文件,投入资金1.3亿元,有力推动了禁毒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目前,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已在全省推开。
——分级分类管理吸毒人员,有效防范肇事肇祸事件发生。2015年11月,贵州省禁毒办印发《吸毒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标准》,根据吸毒人员的具体表现情况,分别设为红、黄、绿三色预警,分类采取工作措施,有效减少了吸毒人员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各方力量介入形成多元治理
——成员单位积极履责。禁毒委各成员单位进驻社区服务站,深入社区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措施帮扶。
——积极开展禁毒扶贫。各地党委政府将禁毒扶贫纳入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因毒致贫严重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由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定点帮扶,为因毒致贫人员及家属上学、就业、就医等提供便利和保障,实现了精准扶贫。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培育、发展禁毒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他们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帮教感化、法律和心理咨询、宣传教育等服务。
上海精心组织实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加大保障力度 形成整体合力
●梳理、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主要任务,强化建立健全工作逐级负责制
●规范法律文书和文本,制订修订了执法证据、配套文书、信息传递和管理服务4大类近20余种法律文书和文本
近年来,上海市禁毒委精心组织实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不断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项保障体系
——领导高度重视,推进工作有力度。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历来高度重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等基层单位,多次就加强基层社区专业队伍和保障机制建设、推进戒毒康复工作作出指示。
——加大保障力度,深化工作有支撑。市委政法委、市禁毒委积极协调市人大、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和有关机构,不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确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在明确建立市、区县、街镇三级禁毒办体制的基础上,在各区县政法委内设禁毒室。
——完善考核奖惩,落实工作有动力。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相关考核奖惩措施,进一步梳理、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主要任务,强化建立健全工作逐级负责制。坚持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综合成效纳入对区县禁毒工作考核和有关成员单位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
规范操作,各项戒毒措施有序运行
——规范操作流程,实行无缝衔接。建立查处送交执行制度,公安机关查获的新发现吸毒人员一律委托戒毒医疗机构开展吸毒成瘾认定,严格落实戒毒协议签订和后续动态管控等措施。建立出所必接责任制度,完善戒毒人员提押、移送、解除等环节中的交接程序、文书传递、信息预告,最大限度堵塞工作漏洞。
——规范文书台账,夯实基层基础。上海市着重规范了3方面的文书和台账。规范法律文书和文本,制订修订了执法证据、配套文书、信息传递和管理服务4大类近20余种法律文书和文本;规范基层工作台账,统一建立了街镇禁毒工作记录簿;规范吸毒人员档案,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吸毒人员档案,促进了戒毒康复措施真正有效落实。
推动履职,形成职能部门工作整体合力
——落实信息核查和人员查控。依托公安部门信息平台,严格落实信息核查和人员查控措施,做到对全市吸毒人员的底数清、情况明、状态实。落实“逢嫌必检”工作措施,落实信息动态监督措施,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率先实行“先入库、后收治”的同时,要求全市公安、司法监管场所对移送的羁押人员,以及公安派出所接收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全面落实处置信息核查和监督措施。
——依托卫生部门,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卫生计生部门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与社区禁毒社工建立情况沟通、跟踪随访、心理辅导等机制,加快推动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的有效衔接。
——依托民政、人保等部门,积极提供综合服务。社会救助与措施执行相配套,有关职能部门在受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申请治疗补贴、社会救助等事宜时,必须有禁毒社工陪同或街镇禁毒部门提供工作意见,并协助做好资质审查。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相配套,积极落实“送培训进场所”措施,使每一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时至少参加过一项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一项执业资格证书。
宁夏坚持“大部署、大收戒、大管控、大帮扶、大宣传”
推进五大戒毒康复工作模式成效显著
●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全区各市、县(区)禁毒委主任全部由党委、政府一把手担任
●全区实现了领导机构健全、专职人员齐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到位的良好工作格局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将推进戒毒康复工作作为加强治理毒品问题的根本之策和推进禁毒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强势推进“大部署、大收戒、大管控、大帮扶、大宣传”五大戒毒康复工作模式,实现了领导机构健全、专职人员齐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到位的良好工作格局,戒毒康复工作走上了法制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坚持战略化“大部署”,开创戒毒康复工作新局面
——党政领导空前重视。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禁毒工作重点地区调研,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全区各市、县(区)禁毒委主任全部由党委、政府一把手担任,公安机关一把手全部兼任当地禁毒办主任。
——成员单位履职尽责。自治区禁毒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检查职能,完善禁毒委委员联络制度,建立成员单位“一对一”督导帮扶县区工作机制,先后组织两轮由禁毒委委员带队督导检查市、县戒毒康复工作,切实提高成员单位主动参与禁毒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人财保障足额到位。全区各地均单设市、县级禁毒办,配备专职副主任,配备禁毒办工作人员和禁毒专干。
坚持常态化“大收戒”,促进戒毒康复成效新突破
——排查管控常态化。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综治办部署开展“全区吸毒人员管控大收戒专项行动”,通过任务量化考核、责任倒查追究等强力措施,加强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各乡镇、街道将禁毒专干、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职责定位到楼栋、家庭,通过走村入户、定期排查,强化吸毒人员排查发现能力。
——应收尽收常态化。全区各级财政、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共同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改造和资源整合,充分开展“院所协作”,在全区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全部建成病残戒毒人员收治专区,配备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切实对病残戒毒人员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收必收”。
——满员收戒常态化。出台《宁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和转送工作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理顺了公安、司法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转送机制。通过大收戒持续高压及社区戒毒康复措施稳步推进,主动参加社区戒毒康复、认真履行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人员逐渐增多。
坚持流程化“大管控”,健全戒毒康复管控新机制
——分级分类破解管控难题。出台《吸毒人员分级分类管控工作规范》,通过对吸毒人员现实状况和社会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将其划分为四个管控类别,明确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管控责任,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无缝对接破解衔接难题。建立吸毒检测、成瘾认定、送交执行、服务管理、措施变更、出所领回衔接机制,实现各管控环节无缝衔接,吸毒检测、救助服务、帮教谈心等措施全方位落实。
——示范引领破解创建难题。推动各地深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点)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头作用。
坚持实效化“大帮扶”,搭建戒毒康复回归新桥梁
——多途径帮扶吸毒人员就业,搭建回归桥梁。全区各地通过劳务输出、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和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推动就业帮扶工作多元化发展。
——全方位解决吸毒人员困难,力求帮扶入心。全区各级禁毒办、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活动。社会各界用爱心、耐心、细心、关心、真心与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情感交流。
坚持品牌化“大宣传”,营造戒毒康复工作新氛围
为达到戒毒康复社会化工作效益最大化,全区各级禁毒部门积极组织制作宁夏毒情形势短片,开展系列方言禁毒广播剧、优秀禁毒微视频、微电影评选等活动,引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禁毒斗争,营造了全民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
在日常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禁毒日常宣传工作。定期深入社区、集市、学校等重点场所,走访辖区内的戒毒康复人员、周边群众和老师、学生等,深入开展毒品预防知识教育,提高群众认知和抵御毒品的能力。
湖北荆门东宝:推行“管在中心、帮在社区”工作模式
●高标准建设工作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发展壮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队伍
●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部门联动管理,解决中心戒毒社区遇到的困难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商贸物流发达,流动人口众多,治安形势复杂,现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751人,其中社区戒毒康复人员83人。2014年以来,东宝区在龙泉、泉口两个街道先行试点,首创“管在中心、帮在社区”工作模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高标准建成了两个中心戒毒社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吸毒人员“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没有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件。
在29个社区建立戒毒康复工作站
2014年5月,湖北省禁毒委部署开展中心戒毒社区创建工作后,东宝区委、区政府和区禁毒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推进中心戒毒社区创建工作。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街道和社区进行调研指导,决定在吸毒人员比较集中的龙泉、泉口两个城区街道先行开展中心戒毒社区创建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东宝区成立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禁毒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和两个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29个社区建立了戒毒康复工作站。坚持在专项经费上重点保障,解决了龙泉、泉口两个街道中心戒毒社区创建工作的先期经费,同时将禁毒经费和社区戒毒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把吸毒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
他们高标准配齐办公设施,建立标准化办公场所,清晰划分功能分区,各社区也按要求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安排了专门办公用房;高标准建设工作队伍,大力发展壮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募中心戒毒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9个社区工作站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员资源,配备兼职工作人员,同时招募100余名禁毒志愿者;高标准建立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了轮值救助、联动服务、信息管理、台账资料、培训考核、检查督导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现创建工作规范化运作。
创新管理模式
他们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对辖区吸毒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建立台账,落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衔接管控措施,接受戒毒康复人员报到,同时指定社区与其签订戒毒康复协议;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把吸毒人员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对吸毒人员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部门联动管理,区禁毒委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综治、公安、司法、财政、民政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中心戒毒社区工作情况、遇到的困难、需要成员单位解决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广东联众社工服务中心:推动禁毒社会工作实现“全程跟踪”服务
●动态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评估中工作,在工作中评估
●联众社工8年累计帮扶戒毒康复人员1.2万余名
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经广东省禁毒办批准、在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专门从事禁毒社会工作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机构。联众社工长期致力于推动禁毒社会工作的发展,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服务模式,在广东多地开展服务取得良好成效。8年来,先后在珠海、广州、中山、佛山等地采取“全员覆盖、全程跟踪、全面规范、全力转化”的工作方法,探索城市和农村两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帮扶新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广东联众社工遵循社会工作普惠原则,为营造区域社会帮扶和治疗康复的整体环境,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列为服务对象,实现“全员覆盖”。从社工接案建档到对学员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状况进行评估,再到制订干预计划,介入个案治疗和家庭治疗,无缝对接出所,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帮扶工作,实现“全程跟踪”服务。
广东联众社工制订了戒毒康复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干预标准,动态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评估中工作,在工作中评估。自主开发了“戒毒康复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用“互联网+社会工作”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社工工作过程和服务内容的全面规范。联众社工根据行为强化理论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实施动态分级管理,采用心理行为干预、预防复吸训练等一系列科学干预方法和就业帮扶措施,全力转化,降低复吸。8年来,联众社工累计帮扶戒毒康复人员1.2万余名。(来源:人民公安报2016年8月22日)
(责任编辑:)